爱心暖病房——记我院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

发表时间:2016-10-24 02:23

我院神经外科成立于2012年,现有医护人员20人,平均年龄29.5 岁,是一个以青年职工为主力、充满朝气,积极向上的科室。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,密切配合,用青春热血和无私奉献谱写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生命赞歌,一个又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在神经外科获得新生。护理管理在护士长贺芙蓉的带领下,优质护理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……


一、苦练技术,共建工作业绩


神经外科是一个专科性非常强的科室,病种多,病情重且变化快。没有过硬的医疗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能及敏捷的反应能力,那就根本无法胜任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。为此,护士长贺芙蓉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坚持每月业务学习2-3次。强化“三基三严”训练,吸氧、吸痰、建立静脉通道、气管插管、应用监护仪、除颤仪、呼吸机等是个个必须熟练精通;为了提高科室护理的整体业务水平,积极创造机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习、培训教育,科室人员综合实力在院内均名列前茅。


为了提高服务理念,护士长贺芙蓉要求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每做一项操作都要作换位思考,如果我是病人,我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服务,从而让每个人都注重了细节管理,加强与病人沟通;加上神经外科设有专科监护室为全无陪护病房,且神经外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缺陷(如瘫痪,昏迷),这就意味着病人的所有生活护理都要由我们护士来做:洗脸、洗脚、梳头、喂饭、大小便的处置、翻身、叩背、震动排痰、肢体按摩等等,好些护士为了做好头发护理,学会了剃头、修剪头发。神经外科的护士们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沉重的责任,每天不停的奔波于病人之间,像一只不断旋转的陀螺,从生死攸关的抢救到病人的生活护理、心理护理、康复锻炼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

二、真情服务,打造“爱心病房”


神经外科监护室是危重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,执行的是24小时监护无陪护制度。为了给病人营造一个和谐、温馨、充满亲情的危重病人救护空间,神经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始终坚持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创新服务举措,完善服务细节,从提高技术、关心患者、满足患者情感需要着手:患者出入科室,外出检查均有医生、护士全程陪护,快速准确地抢救,温馨、仔细、周到的护理,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;对于普通病房的清醒患者,护士会详细告知室内外的环境和主要的医疗措施,减轻其孤独、恐惧感;对于昏迷的患者,护士会给家属及时传递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信息,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;对于语言交流受限的患者,护士们通过多种非语言的交流来了解病人的需要;对于气管插管、气管切开的病人,他们的心理、生活压力特别严重,一个鼓励的眼神、一个安抚的动作,一句亲切的告知,都会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面对没有家属,受伤严重的“三无”病人,除了积极抢救、治疗护理外,大家还凑钱为病人买生活用品、食物等,并积极联系公安部门寻找亲人。


记得前年我科收治了一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,该患者在外地打工时发生车祸致昏迷,年仅19岁,农村的父母亲为给他治病已经花费很多。病情稍平稳后,转回到我科继续治疗,因患者病情重,病程长,花费高,患者父母卖房、卖耕牛,卖地为患者治病,贺芙蓉护士长了解情况后,积极为患者联系民政部门及电视台、报纸等媒体呼吁社会帮助,并组织科室医护人员积极为患者捐款捐物;获得患者家属真诚感谢。


记得去年我科收治的一名怀疑颅内感染的患儿,年仅8岁,家中母亲为智障人员,父亲一个人外出打工,大字不识的爷爷独自在家看顾他和照顾智障的儿媳,家庭非常困难,科室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,积极为患儿捐款捐物,我科室其他病人及家属也积极为该患儿捐款捐物,并积极联系媒体及义工为患儿呼吁社会帮助。该患儿后来转入神经内科后,这份爱心依然在接力,通过社会各界及我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,该患儿成功获救,恢复良好;获得社会一致好评。

三、特色创新


提高治疗效果,减轻患者的痛苦,降低置残率,更需注重护理新技术的总结和创新,神经外科团队在繁重的工作中,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与实践活动,时刻秉承高效、创新、价廉的原则为患者解决问题。如气管切开患者,科室积极改进堵管技术及材料,以达到高效、低廉,尽快为患者堵管拔管的目的。对科室开展的各项新技术,护理上都会建立标准监护流程,规范围术期护理,积极配合医疗,并取得良好疗效,获得患者及家属及社会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
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神经外科一直是市重点学科,常年收治危重病人,无一例护理纠纷、差错、事故的发生,病人满意度在95%以上。

■文:向育玮

■编辑:姜密